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,漢族人的稱謂從姓、名到字、號,基本形成一定規律,可謂有章可循,保持相對穩定??傮w看漢族人姓名雖然起伏變化不大,但不同朝代的姓名因受時代潮流影響,仍帶有當時的一些特點,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。 “名”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,同時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?!墩f文》對名這樣解釋:“名,自命也。從口夕,夕者,冥也,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”。意為,黃昏后,天暗黑不能相認識,各以代號稱。這便是名的由來。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。人們發現使用“名”的便利性,便逐漸通行起來,使得人皆有名,并對命“名”講究起來。實際上,名的出現是私有制經濟出現后的必然產物。古時天下為公,一個部落一個名號,黃帝、炎帝、共工、蚩尤都是部落名。 據《周禮》:“婚生三月而加名”,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取名,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。當時的習慣,崇尚以天干為名。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來命名,主要以天干命名,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(十個天干)。如太乙,成湯(天乙),太丁,盤庚,帝辛(紂)外丙、仲壬、太甲……武?。ūP庚曾孫)。 周代以后對命名有所講究。春秋魯桓公六年(705)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,大夫申 提出“信”“義”“象”“假”“類”五條(“五則”)。到戰國時,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,如屈原(皇攬揆余初度兮,肇錫余以嘉名)。隨著儒學的興起,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復雜,成書于戰國年間的《周禮》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,還規定了“六不”。即(1)不以國(2)不以官(3)不以山川(4)不以隱疾(5)不以畜牲(6)不以器幣。 秦漢時期起名特點 秦漢以后,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,在命名方面除了對“五類”、“六不”同樣講究外,還對一些寓含王霸意義的字眼如龍、天、君、王、帝、上、圣、皇等字禁止使用。漢代人名字多為單名。王莽曾禁止以兩字為名。如東漢天文學家張衡,三國時著名政治家曹操。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的兒子劉琦、劉琮,均為單名,以“王”字偏旁表示兄弟同出身王侯之家。 魏晉南北朝時期起名特點 魏晉以后,一代代的學風、思潮、單從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。如魏晉南北朝人自命清高,玄學盛行,起名講究高雅。如盛行以“之”命名,如王羲之子獻之,孫靜之、楨之。畫家顧愷之,將軍劉牢之,科學家祖沖之,史學家裴松之,文學家顏延之,楊銜之等。 南北朝佛教盛行,取佛僧名成了時髦。一時間,僧佑、僧護、僧智、梵童、摩訶之名比比皆是。據正史載,南北朝帶僧字的名有122人,曇者39人,佛者24人。 唐宋時期起名特點 唐人追求雅,以文、德、儒、元、雅、士等字命名很流行。唐宋時,道熾一時,僧也極紅。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命名成了時尚。 唐人名字多喜標排行。如詩人李商隱稱李十六、劉禹錫稱劉十九。在杜甫的《草堂詩箋》中可見張十三建封、衛八處士、唐十八使君等排行稱謂。當時的排行包括遠房兄弟在內。 宋人崇尚黃老之學,在文人中多以某某老、某某、某某翁為名,清代文學家趙翼存《陔余叢考》中,列舉名為胡唐老、劉唐老、孟元老、陳朝老的就有19例。 遼、金、元時期起名特點 明清時期起名特點 宋以后,尤其明清,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。至今,從農村族譜中可看出這一現象。其字當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,如文武,富貴、昭慶、德祥、龍鳳、昌盛等。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征,影響很大。就以中國第一家族孔門為例。1744,乾隆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個字為: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垂維佑 欽紹念顯揚。清代滿族貴族則喜歡用安、福、永、泰、保全、常榮、桂祥等吉利字命名。 “五四”運動后起名特點 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,各種進步思潮的傳入,社會制度的變革,“兩千年一貫制”的漢族人姓名結構也出現種種演變。從“五四”運動到現在不過才80多年,但中國人姓名演變之??梢哉f要超過以往的兩千年。近幾十年來漢族人姓名演變呈現以下趨勢: 起名工具:,,,, |